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親親

作者:3年2班 徐越明  /  指導老師:李佩玲老師

  現今的社會日新月異、瞬息萬變。在進步的科技下,使得人與人的互動更加冷漠,科技拉近了通訊聯絡的距離,卻也減少了人和人之間心靈交流的機會。孟子曰: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」我們必須先親近、親愛自己的親人,才能和善地對待他人,最後進而以仁愛之心愛護天地萬物。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,在兩千多年後的今日,卻被多數人所遺忘……

  我是個在鄉村中度過童年的孩子。那些在鄉間田野的日子,我生平第一次體驗到社會的溫馨──鄉村裡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熱情好客,也時常關心左右鄰居。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之下,我也成為一個敦親睦鄰、尊敬師長、友愛同學的好學生。同時我也擁有一顆柔軟且情感豐沛的心,在我眼裡,自然界的一草一木、鳥語花香都宛如人間瑰寶;任何一個人都看起來十分可親、可愛。搬到都市後,我漸漸的發現,都市人的生活比想像中還無聊、單調,也令人感到冷漠。我那一顆情感如水的心,在都市中成了鳳毛麟角。

  大學中庸中提到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這令我印象深刻,我將焦點放於「親民」二字之上,所謂的親民,我認為不只是指國君施仁政於民,它也擁有「親愛身邊之人」的意涵。親人,未必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,其實身邊的所有人都和我們有著無形的連結,在我看來,這即是「親人」了。

  忙碌的都市人總是忘了用心去體會生活周遭的一事一物,若我們皆能以有情的眼光來看待任何事物,會有多少人恍然大悟世界的美好呢?而我們如果都用柔軟的心來對待世上的所有一切,不就每個人都能達到「親親」的境界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